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谢坤华
通讯员 王亚南
【资料图】
图、视频 / 学校提供
" 携大学之梦想,谱青春之华章,亲爱的同学,我们在华南理工大学等你!期待你选择华工,选择成长为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三创型’人才,和全球华工人一起,成就自我、赋能时代、引领未来!"6 月 25 日,2023 广东高考放榜,华工党委书记章熙春向考生们发出了 " 邀请函 "。
当天,华工举行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会并公布 2023 年本科招生计划。招生总规模为 6980 人,其中在广东省计划招生 3501 人,新增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 食品营养与健康 "" 生物材料 "" 智能车辆工程 "5 个专业招生。
兼顾大类培养和专业志愿精准报考据介绍,学校今年的招生专业(类)包括 19 个专业类,31 个专业,23 个教学改革班。其中,19 个专业类均由学院内相近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前期在学院内进行扎实的大类培养,打牢专业基础、拓宽培养口径,后期在学院内进行专业分流,方向明确,学生意愿和专业匹配度高,兼顾了大类培养和专业志愿精准报考。
华工校长张立群表示:" 一直以来,华工应国家之所急、社会发展之所需,不断地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2023 年新增了 5 个招生专业。" 其中,新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全英班)专业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适应国家食品产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 "3+1+X" 培养模式,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国际化教育,培养研究型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卓越人才。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旨在培养在食品科学、营养学、生物学、医学、数学、材料学等领域的交叉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储备食品营养与健康、健康食品设计与开发等领域的精英。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基于学科优势,以数学、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融合管理学为基础,培养 " 懂数据、擅技术、知业务、会管理、能决策 " 的大数据复合型人才。
生物材料专业在材料类招生,拥有院士牵头的雄厚师资与一流的学科水平,为我国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行业培养生物医学与材料学前沿交叉型高端人才。
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以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感知和控制支撑车辆工程专业升级换代,形成一个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新工科专业。
分 4 个专业组招生,继续实施志愿保障计划今年华工在普通类招生按照选考科目的不同分为 4 个专业组,分别是历史 + 不限的 201、物理 + 不限的 202、物理 + 化学或生物的 203、物理 + 化学的 204。
华工今年将继续实施专业志愿 " 非常 6+1",报考的所有广东省普通类考生(203 组除外),在专业组内报满 6 个不同专业(类)且服从调剂者,均可在专业组内选择一个非意向专业(类)。
此外,华工实行灵活多样的转专业政策,学校普通类本科生在校期间均能申请转一次专业,有多个申请时间窗口,分别是新生入学两周内,可参加教学改革班的选拔,非广州国际校区学院的新生可通过选拔进入广州国际校区入读新工科专业;第二、第四学期全校范围的自主转专业(转出无门槛);第二学期至第五学期的工业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实验班选拔、工业工程专业选拔以及各创新班、卓越班、强基计划班、拔尖基地班的增补选拔。国际校区学生入学后在校期间有四次转专业机会,仅限于国际校区内各专业。本研衔接,培养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 " 双—流 " 建设高校、"985 工程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华工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拔尖人才,目前开设了 2 个拔尖基地班、3 个强基计划班、8 个本研创新班、5 个卓越班,其中拔尖基地班、强基计划班和创新班实行 "3+1+X"("X" 硕士生为 2 或 3 年,博士生为 4 或 5 年)本研衔接培养模式,保研比例 80% 左右,卓越班保研比例 50% 左右。
同时,华工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实施优才优育计划。学生在学期间如学有余力,可跨学院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目前,在校学生约有 15%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辅修学士学位。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有金融学、工商管理、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等,学生修满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规定要求,毕业时根据实际修读完成情况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开设有金融学、信息工程、音乐学等微专业,每个微专业包括四五门核心课程,学生修满学分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校授予的微专业合格证书。今年学校继续开展软件工程 + 工商管理、金融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 数学与应用数学等双学位试点项目。项目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需求,设计专业交叉互补的培养计划,面向高考中的优质生源和全体新生进行分类选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培养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新设工业设计专业中日合作办学项目华工是教育部首批 " 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现有本科全英招生专业 13 个、本科全英课程 300 余门,每年开设 80 多门 " 海外名师讲授学分课程 ",聘请具有国际公认较高造诣的外籍专家或学者来校任教。张立群表示:" 华工有着良好的国际化学习和成长环境,特别是以广州国际校区为牵引,大力强化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
依托中美创新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澳学院等国际化平台,在传播学专业组建 "2+2" 联合班,在环境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组建 "3+2" 中澳班,在信息工程专业设立 "3+2" 中法菁英班,推进优势专业国际联合培养。现有学生国(境)外交流项目超过 250 个,每年派出约 1000 名本科生参加暑期学分项目、联合工作坊、海外实习等国际交流项目,全校各专业的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参加,完成项目后,若符合相关要求,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学分。值得一提的是,华工今年新设与日本千叶大学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80% 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引进自千叶大学,均由日方面授,采用 "4+0" 模式,三年级赴日本进行浸润式体验日本工业氛围,学费是 68000 元 / 学年。该项目不在高考招生,将在新生入学以后进行二次选拔组建。
近 60 万华工人成为大湾区发展的 " 第一资源 "华工坚持 " 学生永远在 C 位 " 的理念,厚植 " 三创型 "(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沃土,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 " 华工模式 "。
近五年来,华工本科生中申请专利 1814 项,发表学术论文 739 项,7197 人次在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中获奖。今年的第十七届 " 挑战杯 " 省赛,华工揽获特等奖 21 项,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2 项,以项目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连续第六年赢得省赛冠军。张立群指出,如此成绩和华工重视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关。
据统计,华工 2022 届毕业生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98.31%,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实现了高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其中,参与就业的毕业生 40% 以上进入世界 500 强和中国 500 强企业工作;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超过 40%,赴国(境)外留学的毕业生 75% 以上进入 QS 世界排名前 100 名高校。华工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建校以来,华工为国家培养了近 60 万名优秀学子,其中超过 80% 留在广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 第一资源 ",超 200 名校友在上市企业担任创始人、董事长,其中 10 多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 500 强,华工也因此被誉为 " 企业家的摇篮 "" 工程师的摇篮 "" 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 "。
近日,华工杰出校友、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也向准大学生们发出 " 报考邀请 ",他表示,华工的环境风景如画,让人陶醉其中、静心学习。在这里还能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和他一起被称为 " 彩电三剑客 " 的 TCL 董事长李东生、康佳前总裁陈伟荣都出自华工。"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年轻人。从百年前‘红色甲工’的领路人,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的开拓者;从改革潮砥砺奋进奏强音的弄潮儿,到新时代步履铿锵逐梦湾区的排头兵,华工的年轻学子始终在这里追逐梦想、创造辉煌,从这里奔赴山海、拥抱世界。" 章熙春说。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刘欣宇
校对 | 谢志忠
标签: